“我本该是一只熊。熊有冬眠的习惯,而人类没有。”这行字刊登在1991年10月24日《华盛顿邮报》的醒目位置。这段话出自精神病学家诺尔曼·伊·罗森塔尔的一位病人。罗森塔尔医生希望科学界意识到一个现象:从8月底开始,光照逐渐减弱,很多人的情绪会因此变得和平时不一样。这个发现相当有意思。
每当秋天来临,我们会不会生出一抹淡淡的愁绪?随着夏季结束,新的季节开始,片片飘零的叶子向我们诉说着曾经失去的爱。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衣裳,秋雨潇潇,秋风瑟瑟。
9月的回归还给我们带来童年受束缚的回忆:唉,又要开学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根据表现打分。这么多原因,难怪一到9月,我们的情绪就一落千丈。毫无疑问,几十年来,我们这些精神科医生,一听病人说自己到了秋天和冬天感觉像“冬眠”,我们就想当然地以为它是隐藏的心理问题,或者单靠吃药来应付的抑郁症。
虽然他们的症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和动物的冬眠非常相似。身体越来越迟钝,睡眠越来越长,起床越来越困难。就算起床后,他们也希望自己一个人待着,不想跟人接触,甚至连电话也不想接。几个月前还兴致勃勃计划要做的事,到了此时,好像突然索然无味,什么都不想做了。性欲也减退了,只有一样东西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那就是甜而油腻的食物,像要储存过冬的能量一般。如果我们愿意听他们倾诉,而不只是向他们灌输理论,我们就会听到他们说,他们开始担心房间的光照不够,幻想去南方生活,去阳光明媚的地方生活,找到重生的感觉。
在医学院生物课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季节对动物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冬眠一结束,动物们就变得精力旺盛,开始狂热地寻找伴侣,行为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些变化只因为一个原因:越来越强的光照刺激了动物后脑的松果体,减少褪黑色素的分泌。
随着春天的来临,我们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的感官功能逐渐变得敏锐,精力和欲望也渐渐恢复。在生物学上,人类也像动物那样,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病人说得对,他们的种种症状表明人类也有“冬眠”的倾向。
诺尔曼·伊·罗森塔尔指出,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想象。经过初步研究,他制造出一种模拟白天光照的人造光,只要病人增加这种人造光的照射时间,就能减轻“冬眠”的症状。很快,一些曾经对这个荒唐的想法不屑一顾的同行们,在结果面前也不得不服气,纷纷来借灯泡进行实验。
一项关于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约30%的人在10月到来年3月期间感觉无精打采,其中10%的人症状相当严重,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然而,尽管美国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反复研究并证实了光照疗法的作用,但这种疗法还是没有得到精神科医生们的重视,没有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
新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受季节的影响,仅仅是一般人的情绪低落,只要用30分钟人造光照射,哪怕是边吃早餐边读报纸的这段时间就足够了,消极的情绪就能即刻好转。
这也太简单了吧!很多人不相信有这么神,当然,人造光没有任何专利证书,目前也没有制造这种灯泡的企业,更没有医生把它当作药方开给病人。
在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我很高兴能够表达对罗森塔尔医生的感激之情,感谢他让我懂得这个道理,感谢他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感谢他模拟出夏日的朝阳和冬日的夕阳,温暖我的身心,令我感到无比惬意。这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多亏了他,我才受益匪浅。作者:大卫·塞尔旺-施莱伯
(责任编辑:zyc)家长: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希望儿子遵守严格的家规,这是否会束缚他个性的发展?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