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读 专家专栏 心理探秘心理生活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视角 > 心理生活 >

谁来生孩子?

时间:2013-08-02 13:12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选择放弃生育的丁克,是作了不少努力的,最后谢谢老人家的接受与理解,这个决定坚持下来了。我现在倒回过想,这是我这辈子迄今最有价值的选择,它让我在十多年时间里不害怕改变,变换职业与居住地,辞职以及短暂放空留白都毫无后顾之忧

        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选择放弃生育的丁克,是作了不少努力的,最后谢谢老人家的接受与理解,这个决定坚持下来了。我现在倒回过想,这是我这辈子迄今最有价值的选择,它让我在十多年时间里不害怕改变,变换职业与居住地,辞职以及短暂放空留白都毫无后顾之忧。

  我能理解一切对孩子的喜爱,哪怕父母炫耀自己的孩子,往往夸张得离谱,也是父母的特权。当然好的父母在我看来更为克制一点,无论是爱还是斥,情绪波动太大,毕竟对自己及孩子都不好。换言之,生不生孩子,是两种选择,没有对与错,也不存在着好与更好的递进。

  丁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偷懒,精力与金钱上的自由度增加了,少了对一个人负责任的重担也让人长出一口气。这点也招来最严厉批评:如果人人这么做,那人类不就灭绝了吗?用人类的繁殖本能轻松抵挡,无论多么辛苦,多数人是会要孩子的,这个世界不会缺孩子,人类不会灭绝,再加上克隆技术的成熟,无性繁殖成为可能,生殖已经脱离了繁衍的义务。

  《华盛顿邮报》一报道说:美国女性放弃生育率自1970年以来大幅攀升,从10%上升到20%,白人女性及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愿意放弃生育。单从这新闻也许会把丁克当成西方价值的体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全球妇女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是台湾(说明女性丁克者也相对较高),台湾与内地共享“传宗接代”的传统压力,而且还没有只生一个的限制,而现实却完全与想象不符,看来无论东西文化背景,生育观都在发生变革。

  这也许会复兴古代斯巴达的一项做法,当时孩子生下来后,马上视为公共资源,孩子与父母的纽带强行切断,他们被集中管理,淘汰(杀掉或扔到山谷)体弱残疾的孩子,合格的孩子统一教育与训练,这也许是斯巴达战士特别强大的原因之一吧?

  这么残酷的做法怎么会复兴呢?再说了,上面也提到,美国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不愿意生育(在中国也应如是,所谓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与斯巴达的优选法刚好相反。幸好聪明的父母孩子不一定聪明,资质平庸的爸妈孩子也许很聪明,再说遗传只占人成才的一小部分因素,多数人的资质是相当的,教育发达,政府转移支付到位,社会资源公平公正分配,那么,孩子们的成才比例就高,下一代人的素质并不会下降。丁克者照样交税,它们中的一部分用在孩子身上—选择不同生育观的人,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找到统一点,可以说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爱生的生,不爱生的不生,这也是自由选择的一种,它原来在中国很难存在,现在相对容易了,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作为一个丁克者,我同时还希望有人爱生几个就生几个的时机早点到来,这样才公平。作者:连岳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