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范肖冬博士表示:“近年来,中国民众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我们已经步入‘全民焦虑时代’。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中抑郁和焦虑状况已较为严重,超过5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如何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据统计,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其中抑郁症约为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
从官员抑郁自杀到北大新生自杀,各类人群因精神疾患厌弃生命的新闻不绝于耳。
当一个人身体或精神出现问题时,往往归咎为受到压力困扰,那么,人们普遍感到的压力又来自哪里呢?又是什么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我们该如何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据统计,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其中抑郁症约为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000万人,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已超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位居首位,占总负担的五分之一。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精神疾病除了跟每个人的身体、遗传有关,与心理、性格、社会、环境因素都有关。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每个人自己内心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增加等,这些都会形成压力,这成为一些人出现精神疾病的直接诱因。
201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近四成中国城市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问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范肖冬博士表示,这与经济问题、空巢和社会交往减少等因素密不可分。
早期心理疏导是关键
目前,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健康的漠视相当严重。当一些负面情绪袭来时,并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是精神疾病,也很少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孙妈妈就很后悔没有早些带女儿到正规医院看病。女儿读高三时出现了焦虑、紧张、失眠的症状,经常哭泣,孙妈妈觉得快高考了,学习紧张造成的,过了这一时期就会好的,可上了大学后不久女儿又开始出现焦虑、哭泣、怕声。孙妈妈3年间带女儿看过多家心理咨询门诊,花了很多钱,都不见好转,在上大四时孙妈妈女儿已经不能正常上学了。
北京安定医院盛利霞副主任医师对记者说,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抑郁症,家长往往不愿承认孩子有精神疾病,认为这样会毁了孩子的前途。在门诊,经常会碰到已经出现症状好几年了才第一次到医院看病的人,他们怕因为这个病影响到别人怎么看自己,继而影响自己的职位和升迁。而早期心理疏导却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关键,。
“这反映了全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够,”杨甫德院长说,精神疾病只是众多疾病当中的一种病,不应给它贴上特殊的标签,社会不应对这种疾病有偏见,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这方面有问题,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那种等一等,看看会不会自己好起来的做法,很可能会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自我减压要因人而异
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平常看起来和常人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健康。当其中一些人面临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其无助和挫折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信”,瞬间点燃“炸药包”。所以,杨甫德院长提醒公众,每个人要像关注自己的饮食睡眠一样关注自己的情绪。
那么,当人们面对压力,应如何为自己减压,调整情绪呢?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运动除了有益身体健康之外,还能够起到缓解压力和抑郁,改善失眠的作用。
盛利霞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自我减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或爬山,或找朋友聊聊天宣泄一下,或唱歌,或长呼吸,或冥想。主要看哪种方式适合自己。
她强调,有些人以为上网、玩游戏就是放松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上网、玩游戏并不能起到宣泄的作用,反而网上的一些信息会无形中对人形成压力,所以上网、玩游戏不是好的减压方式。她建议,如果感到在职场因手头需处理的事情过多而备感压力时,不妨把需要办理的事情列在纸上,干完一件勾掉一个,每勾掉一个就是给自己减掉一个压力。
盛利霞提醒,如果压力自己舒缓不了,一定到医院减压,专业医师会用压力评估仪进行压力评估与预警,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精神卫生呼唤法治化
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专家介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识别率、求治率偏低,造成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致残率增高,精神障碍患者很难重返社会、独立生活,导致人们对精神障碍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
与此同时,我国精神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不足2万人,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46名,只有国际标准的1/4。北京市精神疾病科医护人员和病床数在全国比例最高,医生也只有不到1000名,护士不到2000名。
不断提高的发病率和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致残率的增高,呼唤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尽快法治化、规范化。
在今年第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日活动上,卫生部疾控局局长于竞进说,我国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将把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建立心理卫生服务制度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值得高兴的是,已经酝酿了26年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今年9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在采访中,有专家表示,目前的《精神卫生法(草案)》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律只规定了如何住院,但当近亲属侵犯患者的权益,甚至不愿将已基本康复的患者接出医院时,患者、医院都成为“受害者”。再比如精神疾病需要家属提供病史,如果家属提供不真实的病史该受到怎样的处罚等等。
杨甫德认为,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一部法律上。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乃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抑郁情绪表现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病人因心情不好而对平时自己爱好的活动失去兴趣和愉快感,感觉做事情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更体验不到天伦之乐;不想说话、不想动、不愿去上班,不愿外出与人交往,拒绝社交,甚至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澡都需别人催促;患者脑子里常常想的都是悲观、不愉快的事情,觉得自己能力下降、失望沮丧、自我评价低,孤独无助、对未来失去希望,觉得度日如年、生活无意义无价值、甚至生不如死,遂产生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大约有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紧张多虑。